为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3月4-8日,在“日本·亚洲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樱花科技计划)”的资助下,工程力学系7名博士研究生赴东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术交流。学院副院长、工程力学系系主任王本龙,副系主任龚晓波、颜志淼带队参与。
一、东京大学各学科实验室参观交流
东京大学机械工程系高木周教授给予热情接待。他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流体力学领域的前沿研究,重点展示了微气泡动力学等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双方就气泡在海洋工程、能源开发等工业应用中的关键作用展开深入探讨。团队成员与东京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报告期间,双方师生对彼此研究内容表现了浓厚兴趣,并充分提问交流。
团队成员集体参观了东京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与生物机器人实验室。Mouterde教授向交大团队详细介绍了其在固液界面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微观结构对液滴行为的影响;Mouterde教授亲自演示了在液滴表面吸附特殊材料后,液滴将保持球形的疏水状态自由滚动的特点;MinHyeok Lee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在燃烧现象研究、碳中和技术以及热电系统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Yaerim Lee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纳米技术与材料、热反射膜、液滴行为与相变过程等;Venture教授的实验室主要从事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教授及实验室成员介绍了其在机器人控制器开发、人脸追踪、路障规避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现场演示;新井教授向团队从系统架构、数据集成到具体应用场景多方位介绍了生物实验室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实现,并深入剖析了自动化实验室对提升实验效率、减少人为实验误差的意义。双方就相关领域展开了详细讨论,现场讨论氛围热烈。
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参观交流
团队参观了位于东京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展厅、先进光学中心图像处理实验室和中子技术实验室。理化学研究所相关领导向访日团队介绍研究所新元素发现等研究成果,以及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和朝永振一郎在相关领域的贡献。先进光学中心图像处理团队的研究人员展示了理化研究所在生物组织检测领域的前沿成果,以及其在仿生领域的重要应用前景。研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利用生物体或器官切片图像,生成生物体的3D模型。中子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介绍了小型加速器中子源RANS在可视化镀膜技术、钢铁材料内部腐蚀水运动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师生此行还与在日船建校友代表座谈交流。王本龙向校友们介绍了学院最新发展情况,并邀请校友常回母校看看。
樱花科技计划”由11位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起,2014年由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与日本科技振兴机构共同签署,旨在促进中日科技交流与合作。该项目通过中日团队分别向双方上级主管部门中国科技部国际司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进行申请并进行交流研习。此次交流,让访日团队成员们深入体会了日本在科技、文化、生活等多个领域与国内的不同。拓展了大家的科研和学术视野,为进一步发掘创新思想、研究创新技术提供了动力。
来源:工程力学系、国际化工作组